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难度再升级!副高/正高职称晋升出新规,多少人的晋升之路受阻?
时间:2024-08-13 14:27:51
病案首页数据管理变革,副高职称晋升难度再度攀升
近期,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省卫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该通知指出,将逐步建立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该指标将涵盖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并发症发生例数等多个方面,旨在科学准确地评价临床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规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大。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妇幼保健院和民营医院)的临床、口腔类别申报人员,均需提交近5年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这些数据将统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服务中心进行分析,而分析结果也将作为评审时的重要参考。与去年仅在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试点相比,今年的规定无疑加大了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的考核力度。
与此同时,管理方法也在经历着变革。如今,无论是出院人次还是门诊工作量,都将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自动分析,而不再需要手动记录。这些记录将直接上传至一个独立的系统,并且每月上传一次,不允许进行二次更改。即使医院同意解锁病历以修改首页数据,也无法改变已经上传的数据。这一变化不仅确保了病案首页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彻底杜绝了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同时也让医生们的工作量评估更加客观公正。然而,这也对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
工作量成新门槛,“万年主治”或成常态
工作量是近两年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晋升副高职称的医生大多需要达到400单元的门诊量,这一标准也在广西、山东、湖南、广东等省份得到执行。
其实,早在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就发布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和相关的管理与控制指标。而现在的改革,只是进一步把控了工作量的审核。
对于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来说,或许更容易满足新的工作量要求。然而,在二级医院及以下的医生就面临更大的挑战了。由于民众普遍更倾向于信任“大医院”,并将其视为医疗权威的代表,因此二级医院往往被视为次要的选择,主要接收慢性病患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这样一来,医生们想要达到工作量标准,就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了。
尽管官方在呼吁破除“四唯”评估(即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经验),并且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也正朝着更加注重临床实践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内卷程度的日益加剧,临床工作量增加的同时,论文和学历的要求并没有减弱,反倒是多了其他的要求。这无疑给医生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他们既无法完全躺平,又难以卷动前行,处境极为艰难。
一位泌尿外科医师在某医学论坛上的发言就充分表达了这种困境:“半天接诊不少于15个患者才算1个有效门诊单元,晋升副高需要400个单元。我算了一下,就算我每次门诊量都达到15个病人,每月出4次门诊,也差不多要10年才能完成400单元。而且我出一次门诊接诊的病人经常都是个位数的……副高对我来说遥遥无期了,而且还要做课题、写文章、出书,真的太难了!”
在此背景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职称评审的标准,寻找更合理的评估方式呢?“四唯”还未真正除去,工作量、下基层、“医房融合”等要求又一一提了上来。在多方压力下,医生的晋升之路尽头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