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医疗机构排班新规引热议:取消双休还是优化服务?
时间:2025-06-11 09:50:11
近期,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医疗机构排班制度发布的最新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份被简化为“取消双休”的政策文件,在医疗行业内部掀起了关于职业权益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深度讨论。
政策核心:医疗机构排班新规
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需执行“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周六上午正常接诊”的排班制度。文件虽未直接提及“取消双休”的表述,但结合当前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的“周末门诊常态化”现象,医护人员普遍认为该政策实质压缩了休息时间。以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为例,原本每月6天的完整休息日将减少至4天,急诊科室的轮休周期更是延长至15天一轮。
法律依据与政策初衷
该政策的法律根基源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特殊行业可调整休息时间”条款,同时响应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社会需求。卫健委在文件中特别强调,新规旨在通过错峰排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就诊量激增的背景下,延长服务时间可减少工作日患者扎堆现象。数据显示,实行周末门诊后,三级医院工作日单日接诊压力平均下降23%。
现实困境与行业惯例
医疗行业长期存在“隐形996”工作制,约78%的三甲医院医生实际周工时超过60小时。某省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透露:“我们科室实施的是弹性补休制度,但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积存调休天数作废已成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68%的医护人员反馈近三年未领取过法定标准的加班补贴,取而代之的是以“奉献积分”形式计入年终考评。
争议焦点:权益保障与执行难题
政策落地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劳动价值认定层面。尽管文件提出“补休与补贴二选一”的补偿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35%的医疗机构将周末值班列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变相形成道德绑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某三甲医院试点“周末诊疗绩效乘数”制度,将周六上午门诊工作量按1.5倍计算绩效,这种经济补偿与职业发展双轨并行的模式,使医护人员自愿参与率提升至82%。
未来方向:平衡服务与人文关怀
从政策设计层面观察,理想状态应实现“三维动态平衡”:其一,建立分级诊疗配套机制,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向社区医疗机构分流;其二,创新智能化排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各科室接诊波峰;其三,推行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借鉴航空业疲劳管理系统,对连续工作超48小时的医务人员启动强制休息保护。
该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医疗行业管理范式转型——从粗放式人力调度转向精细化资源管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在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同时守住医务人员健康底线,将成为检验医疗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正如某省级卫健委负责人所言:“我们要建设的不仅是永不熄灯的门诊大厅,更是可持续运转的医疗人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