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两味药小方:药简力专的临床智慧
时间:2025-05-30 11:19:53
在中医典籍的浩瀚长卷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犹如一座精妙的方剂宝库,其中许多仅由两味药组成的"小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四两拨千斤的疗效智慧。这些方剂结构精炼如围棋中的"手筋",往往通过药物间君臣佐使的巧妙配合,直指病机核心。让我们透过几则经典案例,揭开仲景小方"药简力专"的临床奥秘。
栀子豉汤:清宣郁热的黄金搭档
当热邪郁于胸膈,患者出现烦热不眠、心中懊憹时,仲景仅用栀子与淡豆豉两味便构建出清透郁热的经典组合。栀子苦寒降泄,如消防员直入火场扑灭烈焰;淡豆豉轻浮宣散,似开窗通风带走闷热。二者一降一宣,形成"清热不遏邪,透邪不助热"的动态平衡。现代将本方拓展应用于更年期潮热、焦虑性失眠等属"热郁胸膈证"者,正是把握了其解除无形郁热的本质特征。
芍药甘草汤:挛急疼痛的解锁密码
针对筋肉拘挛、腹痛如绞等"筋脉失养"症状,仲景创制的芍药甘草汤堪称中医界的"肌肉松弛剂"。白芍酸收养阴,如同给干枯的绳索涂抹润滑剂;炙甘草甘缓补中,好比为紧绷的琴弦调节松紧度。两药相须为用,形成"酸甘化阴"的特殊效应,能迅速缓解平滑肌与骨骼肌的痉挛状态。现代药理学证实,该方可通过调节钙离子通道发挥作用,这为治疗腓肠肌痉挛、胆绞痛等疾病提供了科学注脚。
干姜附子汤:回阳救逆的急救先锋
面对大汗亡阳、四肢厥逆的危急证候,仲景用大辛大热的干姜配附子组成"中医强心针"。附子如烈火温通十二经,干姜似炭火持续供热,二者配伍形成"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增效组合,能快速重建人体阳气循环。现代急救中常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休克前期等病症,其起效速度甚至不亚于部分西药制剂,彰显了中医"急症善用热药"的独特理念。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窒闷的疏通利器
虽然原方由三味药组成,但其中的核心药对枳实与薤白单独使用即可展现卓越疗效。枳实破气消积如疏通下水道的钢缆,薤白通阳散结似融化管道冰层的热水,二者协同解决"痰气互结"导致的胸闷气塞。现代医家将其精简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往往能迅速改善心肌供血,这种"通补兼施"的思路比单纯活血化瘀更符合中医整体观。
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的调解专家
虽为七味组成的大方,但其中黄连配干姜的"药对"堪称治疗上热下寒的经典模块。黄连如制冷机清泻胃火,干姜似暖风机温运脾阳,二者寒热并用,形成"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相反相成格局。这种配伍思维启发了现代对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复杂病症的治疗,通过调节消化系统微环境而非单纯抑菌,展现出中医调控平衡的独特优势。
这些历经千年检验的仲景小方启示我们:中药配伍的精髓不在于药物的多寡,而在于准确把握病机与药性的对应关系。就像高明的厨师用盐糖两味便能调出百味,中医大家通过两味药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之性,即可构建出四气调神的治疗网络。在当代临床实践中,这些简约而不简单的经典配伍,依然是攻克复杂疾病的重要武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