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科学穴位按摩指南:缓解疲劳与压力的四大关键穴位
时间:2025-05-28 15:35:36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疲劳与压力如影随形。针对学生、上班族及老年人三类人群的常见健康需求,一套科学的穴位按摩方案能有效缓解不适。以下结合中医理论,精选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四大关键穴位,详解操作手法与适用场景。
太阳穴:缓解头部紧张的开关
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延长线交点的太阳穴,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的首选。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穴位,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揉10-20次,力度以酸胀感为宜,如同“缓慢拧松螺丝”般渐进放松。上班族久盯屏幕后,可采用“抹法”:用拇指从太阳穴向发际线单向推抹,重复5次,帮助疏散胀痛感。老年人若伴头晕,可配合掌根轻揉,以温热感渗透为佳,每次持续3分钟。
风池穴:肩颈疲劳的减压阀
后发际线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是改善颈椎僵硬、鼻炎症状的要穴。取穴时,双手拇指自然置于枕骨下缘,滑动至凹陷处即为穴位。操作时以拇指垂直按压,配合颈部轻微转动,如同“齿轮咬合”般协调,每分钟20-30次。学生伏案学习后,可用“对捏法”:拇指与食指同时捏揉两侧风池穴,向深层持续施力2分钟,缓解脑供血不足。老年人按摩时可加入推拿手法,从风池穴沿颈侧推至肩部,促进气血循环。
百会穴:提神醒脑的“阳气枢纽”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的百会穴,被誉为“人体阳气之巅”。用中指指腹轻按穴位,每秒1次,连续100下,动作如“蜻蜓点水”般轻盈。考前学生可采用“呼吸点压法”:他人配合呼吸节奏,吸气时按压百会穴,呼气时松开,重复20次,增强专注力。老年人若觉头昏沉,可用掌心轻拍百会穴,同时舌尖抵上颚发出“嗒”声,有助于升发阳气。
合谷穴:万能急救的“虎口要塞”
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是缓解牙痛、晕厥的急救穴。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时,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旋转揉压至酸胀30次,如同“研磨香料”般均匀发力。上班族突发偏头痛时,可强力掐揉此穴2-3分钟,配合深呼吸。老年人日常保健建议早晚各按3循环,每循环30次,提升免疫力。
三类人群的定制化方案
学生群体可将百会穴与太阳穴组合按摩,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缓解用脑过度;上班族适合风池穴与合谷穴联动,午休时按压1分钟,快速恢复状态;老年人推荐晨起按摩百会穴,睡前揉捏风池穴,形成“早晚养生节奏”。所有操作均需保持环境温暖,避免空腹或酒后进行。
这套融合按压、揉捏、轻拍手法的指南,以3-5分钟为单次疗程,兼顾效率与安全性。穴位如同身体自带的“调节按钮”,精准操作方能激活其潜能。坚持练习,可逐步改善亚健康状态,让传统医学智慧为现代生活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