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科学调理肠道健康:从菌群平衡到用药智慧

时间:2025-05-26 11:00:49

肠道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让肠胃问题成了普遍困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调理肠道,这些方法就像给身体请了个“私人管家”,从根源上解决多种健康问题。

肠道菌群:身体里的微型生态园

如果把肠道比作一个花园,肠道菌群就是这里的“园丁团队”。正常情况下,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当饮食不规律、压力大或服用抗生素时,就像突然来了场暴风雨,把花园搅得一团糟。这时候微生态制剂就像专业的园艺师,带着乳酸菌、双歧杆菌这些“好帮手”来重建秩序,不仅能改善腹泻便秘,还能增强免疫力——因为70%的免疫细胞都住在肠道里呢!

腹泻克星组合拳

遇到急性腹泻时,蒙脱石散就像个负责任的清洁工,用它的吸附能力把肠道里的细菌毒素打包带走。但要注意这个清洁工干活时特别专心,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至少要间隔2小时,不然会把药效也一起打包扔了。这时候再配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相当于在打扫干净的房间重新布置家具,让肠道恢复生机。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可能会开出诺氟沙星这类抗菌药,但就像除草剂会误伤花草,抗生素也会杀灭好菌,所以需要配合益生菌来保护肠道生态。

消化不良的黄金搭档

吃顿火锅就胀气打嗝的朋友们注意了,消化酶制剂相当于给胃请了把“分子剪刀”,专门把大块的蛋白质、脂肪剪成容易吸收的小碎片。但有些人肠胃动力不足,这时候促动力药就像给肠道装上小马达,多潘立酮这类药物能让消化道的“传送带”转得更顺畅。不过要注意,这些药物就像精密仪器,用多了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手抖等副作用,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殊人群的肠道保卫战

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可以常备益生菌,就像随身带着“肠道保镖”;做完手术用抗生素的朋友,记得在用药2小时后补充益生菌,既能减少腹泻风险,又能预防阴道炎等二重感染;孕妈妈们遇上便秘别硬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比泻药安全得多;健身爱好者如果总放臭屁,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完全,这时候消化酶+益生菌的组合能让你的健身餐真正发挥作用。

用药智慧小课堂

  1. 益生菌怕烫,冲服水温别超过40℃,就像不能用开水浇花

  2. 止泻药和抗生素不能随便组CP,诺氟沙星遇上蒙脱石散要间隔3小时

  3. 促胃动力药最好饭前吃,像赛跑运动员提前到起跑线准备

  4. 慢性腹泻超过2周要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5. 益生菌也有不同工种,双歧杆菌擅长改善便秘,乳酸杆菌专攻腹泻

记住,肠道调理是个系统工程。就像养花需要阳光、水分、营养土的配合,肠道健康也需要合理用药、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的共同守护。下次肠胃闹脾气时,不妨试试这些科学组合,让身体里的“微型生态园”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