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皮康王与皮康霜的区别: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

时间:2025-05-26 09:57:48

在药店买药时,不少人会被名字相似的药膏绕晕,比如皮康王和皮康霜。这两个名字像“双胞胎”的药,其实从成分到用途都有明显区别。今天咱们就把它们的“底细”说清楚。

一、皮康王:专治真菌感染的“杀菌小分队”

如果把皮肤比作战场,皮康王就是专门对付真菌的“特种兵”。它的核心成分是酮康唑,一种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成分,相当于直接给真菌“断粮”,让它们活活饿死。比如脚气(足癣)、大腿根发痒的股癣,或者身上长圈圈状皮损的体癣,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但你可能不知道,皮康王其实是个“混血儿”——除了酮康唑,它还含有丙酸氯倍他索,一种强效激素。激素在这里的作用就像“消防员”,能快速止痒、消肿,把皮肤炎症压下去。不过要注意,激素用多了可能会让皮肤变薄、出现红血丝,所以医生常提醒:见效后别贪多,最长别超过2周。二、皮康霜:对付湿疹皮炎的“消炎能手”

和皮康王不同,皮康霜更像是“多面手”。它的成分组合和皮康王类似(同样含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但更擅长处理非真菌引起的皮肤问题。比如换季时胳膊起红疹的过敏性皮炎、穿新衣服导致的接触性皮炎,或者熬夜压力大爆发的神经性皮炎,用皮康霜能更快缓解刺痒。

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很多人以为“霜”比“王”温和,其实两者都含强效激素。如果用皮康霜治脚气,反而可能“火上浇油”——激素会抑制免疫反应,让真菌长得更欢。这就好比用灭火器浇花,不仅没用,还可能把花浇死。

三、怎么选?记住三个关键词

1.看病因:

如果皮肤问题边界清晰(比如脚趾缝脱皮、长圈圈状皮损),大概率是真菌感染,选皮康王。

如果皮肤一片片发红、摸上去发热,可能是湿疹皮炎,选皮康霜。

看部位:

激素成分在皮肤薄的地方(如面部、腹股沟)吸收更快,容易导致副作用。这些部位即使要用,也建议短期点涂,别大面积糊。

看时间:

无论用哪种,如果超过2周还没好转,别自己加量用——要么是诊断错了,要么产生了耐药性。这时候该找医生换方案,而不是硬扛。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把药膏当护肤品:有人觉得涂完皮肤滑滑的很舒服,长期当面霜用,结果脸越来越薄,甚至出现“激素脸”。

混着用更有效:有人皮康王涂完再叠皮康霜,以为是“双重保障”,实际可能增加激素过量风险。

症状消失就停药:真菌感染需要巩固治疗,比如脚气症状消失后最好再涂1周,否则容易复发。

下次买药前,不妨多问一句:“这是杀菌的还是抗炎的?”搞清这个底层逻辑,就能避开80%的用药误区。毕竟皮肤是自己的,用对药是本事,乱用药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