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突发!大型医院停诊背后真相揭秘

时间:2025-04-17 10:36:35

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一则消息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又一家大型医院宣布暂停收治住院病人。这一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又将对患者和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我们要明白医院作为公共资源的重要性。它承担着救死扶伤、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医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一方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却相对有限,包括床位、医护人员等。这种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家大型医院为何会选择暂停收治住院病人呢?据医院方面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医院的运营压力过大,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床位紧张。近年来,随着就医人数的激增,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流感季节或疫情高发期间,床位更是供不应求。为了确保急诊和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医院不得不暂时停止收治普通住院病人。

二、医护人员短缺。医疗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导致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长时间的劳累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通过减少收治病人的数量,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三、疫情防控需要。在疫情背景下,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需要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暂停收治住院病人有助于医院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这一决定并非没有争议。对于一些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医院的停诊而面临更大的困难。此外,这也可能导致部分患者转向其他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从而加剧了整个医疗系统的负担。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解决方案。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包括增加医院床位、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等,以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同时,还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使更多患者能够在社区得到初步诊疗,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另一方面,医院也应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功能,减少患者在医院等待的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合理调配医护人员资源,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公众也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降低对医疗资源的依赖程度。

大型医院暂停收治住院病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医院、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改进,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