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隐翅虫皮炎
时间:2024-12-30 17:03:07
概述
隐翅虫属昆虫钢,鞘翅目,其中毒隐翅虫为一种黑色蚁形小甲虫,体长0.6~0.8cm。平时常栖息于田野草木间,夜间喜围绕灯光飞翔,叮咬人畜。隐翅虫没有毒腺体,但虫体内有一种毒素,当虫在人体皮肤停留时不引起皮炎,而只是在被打碎或压碎,使虫体内所含一种强酸性毒汁(pH1~2)接触皮肤,在数小时内引起皮炎反应。反应的轻重与接触毒汁的量有关。所以本病是由于人自觉或不自觉拍打停留在皮肤上的隐翅虫而引起的。
临床表现
多见于夏季,多数为夜间灯光下工作者。皮损好发于脸、颈及四肢等暴露部位。皮损初起时为丘疹,红斑,常很快形成条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疱疹或脓疱疹,排列成条状,单一或多条,长短及方向不一,一般长约3~10cm,状如鞭子抽打样。在条状皮损附近也可出现丘疹及疱疹。局部有瘙痒、灼热感及疼痛。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约1周左右戏肿渐消退、脱屑,留下色素沉着。
治疗
1.最初应立即用肥皂水或10%氨水清洗。红肿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有继发感染则选用抗生素。
2.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5%碳酸氢钠液、10%氨水局部湿敷。
3.炉甘石洗剂外搽或40%氧化油外用。
4.红斑性损害可外用去炎松霜、皮炎平、艾洛松等。
5.蛇药片6~8片加醋10ml调成糊状局部外用。
6.全身症状重者,可用抗组胺药。 发生隐翅虫皮炎应立即用碱性肥皂液清洗或涂擦10%氨水,以中和毒素,外擦炉甘石洗剂,也可将蛇药片用水或醋调匀外擦。皮疹广泛、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脓药。预防本病应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夏秋季夜间关好门窗,减少照明间及照明亮度,防虫入室。若发现隐翅虫切不可用手拍打或挤捏,以免发生皮炎。
预防
防治此病应做到: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房屋周围杂草,夜间应关好纱窗,以免小虫进入室内,如发现有虫爬在皮肤上时,不要用手拍击或压碎。受虫体爬过或拍死虫之处的皮肤,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已发生皮炎者可选用1:8000高锰酸钾液、0.1%利凡诺溶液、5%碳酸氢钠液或10%氨水等湿敷;红斑丘疹处可搽炉甘石洗剂,去炎松霜、地塞米松霜或40%氧化锌油剂;有脓疱或轻度糜烂者,可搽新霉素氧化锌糊剂。全身症状重、病变范围广泛者,可服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激素如扑尔敏、息斯敏、赛庚啶或强的松等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