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投稿后的沉默:催稿真的等于拒稿吗?

时间:2024-12-20 11:33:50

催稿与拒稿,似乎是投稿者心中永远的纠结。一方面,作者们急切地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另一方面,又担心频繁催稿会让编辑产生反感,从而影响到稿件的最终命运。在学术投稿的长河中,等待总是难以避免,但如何在不触怒编辑的前提下,恰当地表达对审稿进度的关心?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帮助各位研究者更好地处理催稿问题。

理解审稿流程是催稿前的必要准备。一篇学术论文从提交到发表,需要经历初审、复审、终审、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因此,了解这些流程有助于合理设定期待值,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例如,初审主要是评估论文是否符合期刊的基本要求,通常由编辑负责;而复审则是同行评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知道了这些,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催稿尝试。

撰写一封合适的催稿信至关重要。一封好的催稿信不仅能够传达出你对期刊的重视,还能体现出你对于稿件进展的关注以及渴望尽快获得反馈的心情。在信中明确提及原投稿时间和当前的审稿周期状况,可以提醒接收方注意你的稿件已经处于审稿过程中一段时间了。同时,保持语气诚恳且礼貌,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被解读为指责或不满的词汇。这样既能表达自己的诉求,又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最理想的状况下,频繁催稿也并不推荐。因为这不仅会给编辑带来额外的压力,还可能导致他们对你的专业态度产生质疑。相反地,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自己文章的质量或者增加其在期刊中的吸引力,比如根据反馈修改论文或者寻找更适合的期刊再次投稿等措施,或许能更加有效促进文章被接受的可能性。

面对高概率出现的拒稿情况时,正确的态度同样重要。据统计数据显示,即便是顶级期刊,其拒稿率也可能超过90%。这意味着大多数作者都会经历被拒绝的经历。因此,当遭遇拒稿时,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分析原因,并据此调整后续的工作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道德问题:确保研究过程遵循了所有相关的伦理准则。

选刊问题:选择与自己研究领域高度匹配的期刊进行投稿。

格式问题: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准备文档格式。

语言问题:使用清晰准确、符合国际标准的英文写作。

正确性:保证数据真实可靠,逻辑严密。

创新性:强调研究的独特价值和新颖之处。

重要性:阐述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完整性:确保所有必要的信息都已包含在内,如参考文献列表完整无缺。

催稿并不等于拒稿,关键在于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切。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包括但不限于拒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学术投稿过程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