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药店新规出炉,医保药师必知!速查

时间:2024-12-20 10:38:35

在近日的一次联合发布会上,我国药监局与医保部门共同公布了针对药店执业药师的新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在药品零售领域对执业药师的要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规定不仅提高了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还加强了对于执业药师在医保基金使用、远程药学服务、电子处方流转等方面的管理,旨在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保障医保基金的有效运用。

新规明确指出,在农村偏远地区新开设的零售药店须配备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或具有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药师,且注册地在该零售药店所在地。这一措施旨在解决偏远地区药品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药师的专业资格要求,确保这些地区的药品零售店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和安全的药品咨询服务。

对于开展远程药学服务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新规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类企业需要在总部设置专门的远程药学服务中心,并至少配备2名执业药师负责在线审方等工作。这一措施有助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药品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证了远程药学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在电子处方的流转方面,新规要求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必须建立统一的电子处方流转系统,实现处方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用药错误,而且增强了监管的透明度,使得药品零售过程更加规范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还特别强调了执业药师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作用。执业药师不仅要审核处方的合理性,还要监督医保资金的使用,防止欺诈骗保行为的发生。这表明政府在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医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

从这些新规定来看,未来我国的药品零售行业将更加注重执业药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性。通过提高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和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这些新规定也将推动药品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电子处方流转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传统的药品销售模式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这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这次两部门联合发布的新规定是我国药品零售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提升了执业药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也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随着这些新规定的实施和完善,相信我国的药品零售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