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萎缩性鼻炎
时间:2024-12-09 15:04:05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萎缩性炎症,其特征为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质发生萎缩。严重而伴有典型恶臭者,称臭鼻症(ozena)。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
目前仍然不明。学说甚多,可归纳为两类:
(一)原发性:认为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可能与缺乏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或与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遗传因素、胶原性疾病等有关;亦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因多发于女青年,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二)继发性: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伤或手术切除过多,或因患特殊传染病如结核、硬结病、麻风、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长期脓涕刺激,发生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营养障碍而致萎缩。鼻中隔极度偏曲,一侧鼻腔宽大,增强的气流的刺激,或因粉尘或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细菌的感染,如臭鼻杆菌或类白喉杆菌感染。现认为这些细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仅为萎缩性鼻炎的继发感染。
病理早期粘膜仅呈慢性炎症的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粘膜与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纤维化,粘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转化为复层鳞状上皮。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可发生纤维变性。
临床表现
(一)鼻及鼻咽部干燥感:这是由于鼻粘膜的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所致。
(二)鼻塞:脓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或因鼻粘膜的神经感觉迟钝,即使取除脓痂,空气通过亦不易觉察,而误认为鼻塞。
(三)鼻分泌物:常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
(四)嗅觉障碍:嗅觉多减退或消失。这是由于嗅区粘膜萎缩或干痂阻塞引起。
(五)呼气恶臭:因脓痂下细菌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气味,称臭鼻症。
(六)头痛、头昏:由于鼻甲萎缩,鼻腔缺乏调温保温作用,吸入冷空气刺激鼻粘膜,以及脓痂的刺激,皆可致头痛头昏。
检查:
(一)鼻腔宽大,鼻甲缩小,从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时继发性萎缩性鼻炎见下鼻甲明显缩小,但中鼻甲却肥大或呈息肉样变。
(二)鼻腔内有稠厚脓痂,黄褐色或灰绿色,大块或呈管筒状,可有恶臭气味。除去脓痂后可见鼻甲粘膜干燥萎缩,甚至糜烂渗血,早期或轻度萎缩性鼻炎,亦可仅有痂皮,而无恶臭气味。
(三)如萎缩病变向下发展,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缩,时有脓痂覆盖其上,严重者喉、气管粘膜也有此变化。
应注意与鼻部结核、狼疮、硬结病、鼻石、麻风等作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为清洁鼻腔、排除脓痂,湿润粘膜,禁用血管收缩剂,并加强全身治疗。宜采用全身和局部综合疗法,症状可得到改善。
(一)清洁鼻腔:用温生理盐水或一般温盐水500~1000ml冲洗鼻腔,去除脓痂,以利于局部用药。若脓痂不易清除可用镊子轻轻钳出。
(二)鼻腔用药:常用润滑性滴鼻剂,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50%蜂密、清鱼肝油等,可促使鼻粘膜充血肿胀,增加血液循环,减轻鼻内干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链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杆菌繁殖,减轻炎症性糜烂,有利于上皮生长。此外,使鼻腔粘膜润滑,软化痂皮,便于擤出。
(三)维生素疗法:曾试用多种维生素,常用维生素A肌注,每日5~10万u,或维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护粘膜上皮,促进组织细胞代谢机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维生素AD制剂5万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铁剂有治疗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亚铁丸,0.3g,每日3次,饭后服用。
(四)手术疗法:对久治无效者可试行。目的在于使鼻腔缩小,减少空气吸入量,以降低水分蒸发,减少脓痂形成,并可刺激鼻粘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症状。
常用方法是在鼻腔粘骨膜下埋藏各种材料,称鼻腔粘肌膜下埋藏术(submucous implantation)或充填术。埋藏材料有自体骨、脂肪、塑料、硅橡胶等。埋藏的部位可在鼻中隔、鼻底或鼻外侧粘骨膜下,埋藏物切勿过多,以免张力过大而致裂开脱出。也可行鼻腔外侧壁内移术或鼻前孔关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