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白疕
时间:2024-12-06 16:02:35
概述
白疕(white crust;psoriasis)为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是指以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为主要表现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3%。
《外科大成》:“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外科证治全书》:“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因岁金大过,至秋深燥金用事,易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
白疕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白疕的病因病机
白疕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
白疕总因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初起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发;或兼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则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病情更为显露: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
西医对白疕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白疕的症状
白疕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生。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形如疹疥,逐渐扩大成片,上覆多层银白色皮屑。刮去表面皮屑则现红光皮面,再刮即可见筛状如露水珠样出血点。呈不同程度瘙痒。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白疕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白疕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型4种类型。
寻常型
寻常型临床最多见,发病较急,皮损初起为红斑、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片,边缘清楚,上覆以多层银白色糠秕状鳞屑,轻轻刮去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可见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性皮损,在进行期皮肤外伤或注射针孔处常出现相同损害,称为同形反应;皮损发生在皱折部位则易造成浸渍、皲裂。皮损可累及全身,但以头皮、躯干、四肢伸侧多见。初发病多在青壮年,多数患者冬重夏轻,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按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进行期皮损色红,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原有皮损逐渐扩大,炎症浸润明显,鳞屑增厚,瘙痒较剧,易产生同形反应。
(二)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的皮损出现,旧的皮损经久不退。
(三)恢复期皮损减少,变平,逐渐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沉着斑。
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可见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深入真皮。真皮乳头呈杵状向表皮内上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脓疱型
脓疱型临床少见,可继发于寻常型,亦可为原发性。临床上可分为泛发性和掌跖脓疱型两种:
(一)泛发性脓疱型皮损特点为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脓疱如粟粒,可融合成脓湖。皮损可泛发躯干及四肢,口腔粘膜亦可受累,常见沟纹舌。可伴高热、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病情好转后可出现典型白疙的皮损,病程长达数月或更久,常易复发,预后较差。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可有低蛋白血症及低钙血症。
(二)掌跖脓疱型皮损好发于掌跖部,皮损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多数粟粒大小的脓疱,1—2周后自行干涸,形成黄色屑痂或小鳞屑,以后又在鳞屑下出现小脓疱,反复发作,逐渐向周围扩展。一般情况良好。
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内海绵状脓疱,疱内多数嗜中性粒细胞,脓疱多位于棘细胞上层。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关节炎型
关节炎型除有红斑、鳞屑外,还伴有关节炎的表现,以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为主,常不对称,亦可侵犯大关节和脊柱。受累关节红肿、疼痛,重者可有关节腔积液、强直、关节畸形。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增快,X线检查见有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
红皮病型
红皮病型常由寻常型治疗不当或脓疱型消退过程中转变而成。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在潮红的皮肤中可见片状正常的“皮岛”。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及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可数月或数年不愈。治愈后,可有典型的白疙皮损。
组织病理学检查:除白疙的病理改变外,与慢性皮炎相似,呈明显的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上皮脚延长,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炎性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