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腹腔镜外科杂志》于 2000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获国家正式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由山东大学主办,是全国唯一的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9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及图书馆邮发、自办发行2500本左右,本刊于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在2001年1月3日获得了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3700004000166。本刊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实事求是,及时报道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临床研究的论著,经验总结,病例分析,麻醉及护理等,推广腹腔镜外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共发行29期,发表了900余篇稿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经理、病例报告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镜专家的经验总结、专题讲座,并刊登了我国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郭宝贤博士的英文稿。文稿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度本刊被万方、cmcc、cbm等重要医学网站及数据库所引用,通过Inter网或联机光盘检索均可查阅,并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收录。《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来自国内外50余家大医院110余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编委3人,台湾省1人,美国、日本各1人,均为国内外著名腹腔镜外科专家,顾问:黄志强、李兆亭,主编:姜希宏、寿楠海,副主编:刘国礼、郑民华、冯玉泉、徐大华、胡三元、张宝善、王秋生,其中刘国礼、郑民华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顾问、组长,编辑部主任:胡三元,特邀省内各市地腹腔镜杰出工作者43人作为特约编委。                

如何确保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的数据真实可靠?

时间:2024-11-28 11:40:08

 确保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的数据真实可靠是研究的关键环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研究设计阶段


合理规划研究方法:在研究开始前,要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例如,在设计实验研究时,应明确样本量的计算依据,确保样本量足够且具有代表性,避免因样本量不足导致结果偏差。同时,要确定合适的对照设置,如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设立安慰剂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准确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严格选择研究对象:对于涉及人的研究,要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以心血管疾病研究为例,纳入的患者应明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范围等条件,排除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干扰因素,如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正在使用可能干扰研究药物的其他药物的患者。

数据收集阶段


规范数据记录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数据记录表格和规范,要求研究人员在收集数据时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一个数据点。例如,在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时,要注明测量时间、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培训数据收集人员:对参与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研究方案和数据收集要求。特别是在多中心研究中,不同中心的研究人员都要经过统一培训,以保证数据收集的一致性。比如,在一项大型肿瘤研究中,对各个参与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标本采集和数据记录培训,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差异。

数据管理阶段


数据存储安全有序: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如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定期备份。同时,要对数据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清理和验证: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要进行数据清理和验证工作。这包括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等。例如,在统计患者的用药剂量时,要检查剂量数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是否与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相符。对于存在疑问的数据,要及时与原始数据记录者沟通核实。

数据分析阶段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数据的类型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使用参数检验方法,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等;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则应选择非参数检验方法,如秩和检验等。错误的分析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多人交叉验证结果: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安排不同的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验证。通过多人交叉验证,可以减少个人偏见和错误操作对结果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复杂的基因关联分析时,让两位数据分析人员分别进行分析,然后对比结果,如有差异,要进一步检查分析过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论文撰写和发表阶段


准确引用数据来源:在论文中要详细、准确地引用数据来源,包括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信息。这样读者可以根据引用信息追溯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在引用其他研究的数据时,要注明原研究的作者、发表期刊、年份、研究方法等内容。

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研究人员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数据造假、篡改等行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评审论文时,也要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审查,对于存在数据问题的论文,要及时退回并要求作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